里约奥运一结束,傅园慧宝宝反而更忙了———忙着上直播。除了傅宝宝,国民老公王思聪,以及国民男神孙杨的偶像飞鱼,这几天都在上直播!

继p2p、o2o相继风平浪静、格局初定之后,接下来上场的是内容创业———不过不同于门户时代内容创业的1.0时代,这股风潮起步于于2015年(萌芽更早),高潮于2016年,内容不再是标准的、组织化、统一门槛、流程森严的产物,变成了是去中心化的、个性化的内容,主角是网红、自媒体,载体则从门户时代的图文、视频升级为直播。
直播已经进入了群雄混战的乱纪元时代,投资机构助燃点火,巨头公司强势入场,创业公司参差成长,内容公司战略升级,工具公司借势跨界,起高楼,宴宾客,说的不是人来人来往的热闹,说的是大潮迭起各路物种粉墨登场的风口。
一,原生类直播app蜂拥
伴随这股直播大潮的,是原生类直播app的批量上线,所谓原生类直播app,就是把直播当初始业务和主流业务的直播产品。比如,17、在直播、映客、斗鱼、熊猫、快手等。
从内容产出上来看,多数直播平台主要捧明星,比如王思聪的熊猫tv,财大气粗,签约了中国韩国的网红与明星,这样的好处是迅速积累人气,但是缺点就是,很多明星和直播平台就是一锤子的营销关系,来之既走,比如ANGLEBAB在熊猫tv的首秀,能吸引来用户,却未必能留存用户。

还有一些直播app的内容来源则是草根,典型如快手,在快手上,“你能看到一个个自虐视频、低俗黄段子、和各种行为怪异的人”,这款主打农村市场的app,主播和用户都来自乡镇市场。
虽然直播很火热,但是各种问题已经出现,比如,直播内容的混乱无序无底线无标准,与中国严苛的网络内容监管之间的矛盾。
与p2p直到批量出事,才引来监管重拳不一样,网络直播迎来高潮的同时,也迎来了监管。
今年4月,斗鱼、YY等19家网络直播平台被列入文化部查处名单,7月,文化部又查处了26家网络直播平台和1.6万名主播,总之,监管日趋严格。
其实监管方不仅仅来自政府部门,还有应用市场,比如王思聪投资的17,因内容涉黄,被苹果官方下线。
与内容1.0门户时代,内容的审核发布自上而下、经过组织化的多重流程的层层把关不一样,如今直播平台内容的产生是去中心化的,而对于视频内容尺度的审核仅靠机器不能实现,还需要人工审核辅助。
因此,这种在用户流量和监管之间寻找平衡的难题,将长期存在,直到二八法则兑现,大批小直播平台阵亡、行业格局落定的时候,才会得以解决。联想到快播王欣的下场,直播平台应该规避情色和政治敏感内容,设置一条不能逾越的生命线。
二,工具公司向内容延伸
这一波的直播浪潮中,有很多公司工具类公司切入直播,比如网秦、比如360等等。用户对工具产品的消费基于实用,很多工具类产品尽管属于高频产品,但是其适配的业务场景以及和用户亲密接触的时间其实有限,而且工具类产品更新迭代很快,会经历一轮轮的生命周期。
因此,如何在有限的打开时间内,充分和用户互动,深挖用户潜力呢?从工具延伸到内容(直播),算是一条路,网秦就是这样的例证,去年5月,网秦正式推出N+Q蓝莓战略,开始全面发力移动娱乐领域,尝试转型为平台型公司。

当然,工具类公司向内容产业延伸,也有诸多优势,工具类产品虽然很难让用户感性上瘾,看似用户粘性不高,但是打开频次比较高,而网秦的手机安全类业务更是如此,这意味着,网秦可以有很多机会,向工具类产品用户推介内容产品,内容类产品可以借势工具类产品的用户和流量红利,借力打力,快速获取用户。
总之,工具类产品延伸到直播领域,多数是基于跨界内容、升级为平台公司的野心,优势在于既有C端的用户和流量红利,也有B端现成的客户优势。
三,巨头跨界
巨头未必会成为每一波互联网风潮的先行者,却永远是最后能够留存下来的那个,当然,最终的业务形态是,要么是投资入股相关行业公司,要么强势入场,上线相关业务。
在直播风口中入场的巨头代表是阿里。
今年3月,淘宝直播试运营,7月,天猫直播上线,甚至连支付宝也玩过直播——只是营销层面,尚且算不上独立的业务。
阿里做直播的终点并不是直播,电商平台上线直播频道,目的还是为电商服务,所谓内容电商。其实,做内容电商,阿里是老司机,最早的淘女郎就是内容,各路明星到淘宝天猫开店,走的也是ip红利变现的路子。
总之,巨头做直播,终点并非直播,更多是和主流业务结合。而且优势在于不差钱,用户基数大,不缺流量,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红利,推动直播业务迅速作大。
四,投资助燃、周边产业获益和其他
精明的投资机构不会错过任何一个风口(赚钱机会),俗话说,宁愿错投,不愿错过,风投涌入,是直播火热的助燃剂和助推剂,投资机构的加持,如同拔苗助长,加快行业格局的落定,直播软件座次重排,生死兴衰的周期大大缩短。
颇为有趣的是,直播内容的投资方或者并购方,既有红杉这样专业的风投机构,也有腾讯等互联网巨头,还有上市公司比如昆仑万维,以及传统的内容公司,比如,宋城演艺收购了六间房,新浪和秒拍推出了一直播。
原因很简单,直播本身就是大娱乐大文化产业的一部分,随着传播载体从图片-符号-文字-视频-直播一路升级,文化内容类公司,要涉足直播行业并不意外。
综上,直播产业是一块让人垂涎的巨大蛋糕,也是一个刀光剑影的野蛮丛林,如同o2o、p2p以及更早的千团大战一样,留下来的幸存者总是少数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、技术、运气、时势缺一不可。